转载自河南日报客户端
记者:李冰 通讯员:何世桢
从改革初期的三层小楼,发展成为现在年服务240多万人次的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保健、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根于中原腹地,在这片有着深厚中医药文化积淀和辉煌历史的沃土上夙夜耕耘,用勤劳、智慧、勇气打造出完善的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体系,确立了“厚德精业、继承创新”的院训和“古今贯通、精医济世”的办院理念,形成了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和内涵的价值体系,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医院。
(一)中医医疗服务
医院建立了1个国医大师工作室、17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,实行了一体化的中医诊疗模式,开设了中医药联合门诊,建立了一体化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和研究中心。发挥中医药“简、便、验、廉”的特色与优势,开展了中药洗浴、中药灌肠、捏脊、拔罐、中药穴位贴敷治疗、针刺推拿、艾灸疗法、耳穴压豆、中医定向透药疗法、中药足浴、中药保留灌肠、中药热奄包、微波理疗等中医药特色技术项目236项,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,助推“健康中原”建设。
(二)中医科研建设
医院始终坚持“科技兴院”的方针,继承和创新中医药研究,中医研发体系不断完善,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,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。近年来,医院中医药科研得到强化并实现突破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、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;立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“973”项目、国家行业专项、国家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0项;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362篇,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177篇、SCI收录124篇、EI收录4篇。
(三)中医学科建设
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,医院以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的韧劲,以钉钉子精神在中医药医、教、研、管方面奋力钻研,实现了重点学科、重点专科的快速发展,专科数量明显增加,专科优势病种诊疗水平显著提高,小儿紫癜性肾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种防治已经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,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专科学科群,多个重点学科、专科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跃居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。目前,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(中医类)7个、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个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、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12个、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、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7个。
(四)中医人才强院
目前,医院拥有全国名中医2人,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人选2人,首届“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”2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5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,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,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,河南省名中医14人,河南省优秀专家10人。医院专家担任省级以上学会主任(副主任)委员82人,其中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3人、副主任委员20人。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6人,其中长江学者1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外籍专家2人,国内知名专家2人。特聘教授19人,行业技术领先专家17人,为医院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。
2017年,医院成功入选“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”。新增5个名老中医工作室,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总数达到18个。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增至32人,继承人增至62人,国家优秀临床研修人才增至17人,中医传承工作扎实开展。
(五)现代化管理
实施JCI国际医院认证,全面上线HERP运营管理,以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驱动运行效率提高,使医院管理不断向规范、科学、精细化迈进,实现了医疗、护理、药学、感控、医保、人事、管理、后勤、保卫、器械、信息等各方面的持续改进。2015年10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型中医医院巡查;2016年10月完成首次JCI模拟认证;2017年7月,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“双核心”检查;2018年6月,顺利通过了三级中医医院复审工作,综合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。